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她出身名门,但却是湘西的“花木兰”,她和邓颖超、向警予皆是革命闺蜜。
在革命时期,她的丈夫成了烈士,她擦干眼泪继续为革命而奋斗,她就是张太雷烈士的妻子王一知。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她却接连几次拒绝了中央的邀请,主动要求回到基层工作。有人就笑称王一知要比一向低调的宋庆龄还要难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展开剩余87%究竟王一知是谁?她为何要连续拒绝组织上的好意呢?
封建大家族出来的女子
王一知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乡绅家族中,她的父亲在当地很有名,还去过东洋留学。但是他却非常封建,就因为王一知是女孩所以对她不闻不问。
从小看惯了冷眼的王一知很要强,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再也没有问父亲要过一分钱。王一知由母亲带着在外面居住,靠着外婆家的救济和做点零工才能维持生存。
不过年仅14岁的王一知刻苦学习,考入了湖南女子师范。此时她不在乎自己的家境是否优越,她在乎的是自己学业。
为了能让自己有个前程,王一知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在同学中算是最困苦的学生之一。这就可笑了,明明自己是王家大小姐,可由于父辈的思想,自己居然过得如此潦倒。
为此,王一知发誓要改变这个世界,要用新思想改变曾经腐朽的社会。于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她与同学们走上街头参加示威,抗议军阀混战。
后来王一知来到上海的平民女校学习,这所学校是陈独秀创办,各位革命人士主建的先进学校。在这里,她很新奇这里都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同志。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王一知经过刘少奇的推荐入党,开始在组织的领导下开始革命。
当时王一知在工作中认识了负责日常的张太雷,两人互生情愫成为了革命伴侣。此时的王一知很是开心,自己的信仰就是工作,工作中就有生活。
随后,她与张太雷的爱情结晶出生了,但是组织上的同志们特别开心,尤其是周恩来夫妇特地送来贺礼,恭喜这个小生命的诞生。
这样的日子让她倍感幸福,觉得中国的革命迟早有一天能胜利。可就在她满心欢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祸事发生了。
张太雷去了广州参加起义,可不料被反动派枪杀,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年仅29岁的丈夫离开了自己,而儿子刚刚出生没多久。王一知来不及伤心,一边养孩子一边参加革命。
后来抗战爆发,王一知就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她身负与延安方面的联系的重任,从来都是兢兢业业,提高警惕。
说实话此刻的王一知心里只有革命,只有千千万万的同胞的安危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在无数次工作转移的时候,王一知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工作充满了危险,但她却不畏艰险。
1949年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毛主席在进京之前还接见了王一知。当时的毛主席就表示要将王一知调到中央来工作,以表彰她这么多年的辛劳。可她当时手头还有工作,就拒绝了。
拒绝工作的王一知
时间来新中国成立后,当各项工作完善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再次邀请王一知担任中央方面的重要职务。
不过这个时候的王一知在解放时候接管了上海最大的中学,在她的眼中,扎根基层远比在中央的办公室里坐着务实得多。
当时周总理在接待她的时候特意让她提条件,毕竟中央对于王一知的为人实在太了解了。可此时的王一知在思前想后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到中学去教书!
随后王一知将自己想去基层的理由给说出来了,因为自己出生氏族大家,却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就算新中国成立了,如果百姓的思想不改变的话,那一切都是徒劳。
她要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的思想,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此时已经是王一知第3次拒绝中央的邀请,周总理见她如此坚持,只好放手。
当时不少同志都笑称王一知比一向深居简出的宋庆龄还要年轻。可一门心思想要在基层改变中国现状的王一知就成了上海吴淞中学的校长。
在日后,她又在北京几所中学担任校长,求的就是在各个学校教书育人。大家觉得王一知不愿在中央任职时算不算可惜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参考资料:
1·湖南日报-《她是张太雷夫人 培养了李铁映、伍绍祖、施光南等学生》
2·文汇报-《在这所女校,丁玲、王一知、秦德君等曾留下这样动人的革命青春……》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电波”还有故事——追记传奇湘女王一知》
4·百度百科-《王一知》
参考资料:
1·湖南日报-《她是张太雷夫人 培养了李铁映、伍绍祖、施光南等学生》
2·文汇报-《在这所女校,丁玲、王一知、秦德君等曾留下这样动人的革命青春……》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电波”还有故事——追记传奇湘女王一知》
4·百度百科-《王一知》
发布于:重庆市诚信双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